安徽中公教育为您提供安徽省三支一扶招聘信息,备考资料。了解 更多资讯请加入安徽省三支一扶招聘考试学 习交流QQ群。关注安徽中公教育微信(ahoffcn), 随时随地查看各类招考资讯; 在线咨询QQ
197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夜”,中国恢复高考的元年。
彼时已30岁湘潭青年陈政清在这一年以 “高龄考生”的身份,走进了高考考场,而在益阳的一个考场,年仅17岁的谭蔚泓跟着姐姐参加了高考。
彼时,他们没有任何交集,1978年,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陈政清去了湖南大学的力学系,而谭蔚泓则去了隔壁的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
40年后,当他们再次回忆起当年的高考岁月时,他们有了让人艳羡的交集:教授、院士、博导,当然还有一个更醒目的标签:湖南大学。
40年,对一个情感细腻的写作者来说,这是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光阴故事;对一个有着复兴壮志的国家来说,这是经济发达、社会崛起的光荣与梦想,而对两个已成为学界大咖的院士来说,这四十年,更是“翱翔学海”“不负重托”的静美岁月。
多年过去,关于那年的高考,仍是两位院士兴奋雀跃的记忆。在陈政清院士的30岁,尽管高考已迟到11年,但是恢复高考消息的传来,仍会带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振奋,而对于彼时17岁的谭蔚泓来说,恢复高考,是证明自己、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
在那个流行“上山下乡”的年代,他们经历着时代变革的阵痛,背负着后人难以想象的时代枷锁,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得享时代变革带来的命运“福音”。但是,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真正在高考“扬帆起航”的秘密,还是在于他们的努力奋斗。陈政清院士在当时“无论有条件还是没有条件,我都坚持看书学习。农村夏天蚊子多,我穿上长筒胶鞋看书,曾被当作笑话在‘知青’中流传。”而谭蔚泓院士则对“晚上和姐姐一起躲起来搞复习”记忆尤深。这是属于他们的芳华。
责任编辑(韩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