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今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事件、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建立预防突发事件、强化危机管理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则显得极具必要性。今天,我们邀请社会发展专家,研究部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踊跃参与提问。
主持人:D部长,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政府是否应把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考核政府能力的指标?
D部长: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它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 件。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 了。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还有,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踩踏事件等等。
实际上,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不是来自这个领域。政府具有很强的动员机制,因此,遇到非典的情况,政府的控制很及时,非典并没有证明中国的控制能力不强,而证明了动员机制在起作用。而且能够比较有效地遏制突发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突发事件。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是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细化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一般的交通事故每年的死亡率非常大,就个案来讲,一个一个形成不了一个突发公共事件。比如火灾以前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
D部长:17世纪初伦敦发生的大火,是导致国际消防队建立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先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下面请网友自由提问。
网友“多多到天堂去了”:请问,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必要性,预案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D部长:从现在开始,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主要来自于海啸、地震,包括大的飓风,这类灾害以及灾害的严重影响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对这些灾害,一个有组织的政府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比如有防灾委员会、防洪局、地震局等,这些都已经常规化了。
重要的是,由 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在增多,比如征地引起老百姓集体的诉讼、集体上访。上次由于新闻界的关 注,把一个大学生死亡变成了一个公共事件,后导致我们把遣返站变成救助站,这恐怕是今后应该更加注意的。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东欧普遍发生橙色革 命,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敌对势力的目的就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制造突发公共事件,使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断。
主持人:我们在访谈前沟通的时候曾经提到法律永远是滞后的,我们谈到大学生死亡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新类型的事件出来以后,相应的应对机制也有可能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机制。
网友“七子之歌”:如何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我们还是应该从思想意识方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
D部 长:从这个角度讲,恐怕更多的是要引导公众,来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但是和西方市场经济 其实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哪些应该是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哪些是市场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责任界限。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出现不能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比如非典出现的时候,由于我国多年以来,国家防疫部门自己要挣钱、卖药,国家的经费大量减少,他们以为非典可以通过 市场解决。当时整个防疫系统本身就不起作用了,以至于在广东发现病毒之后,不能够很快加以确诊,由于没有明确的居民协调机制,当时几个部队的研究人员和地 方研究人员为了样本,还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以上情况都延缓了我们对非典的应对。
但是,一旦国家动员启动了相关机制以后,由于国家动员体制很强,所以很快就在各个城市实行了隔离,所以非典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想到,我国公共 防疫体制还应该是国家出钱,应当加强科研水平,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流行病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传染程度,我们再应对。
主持人: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角度看,您判断在应对非典问题上,我国的快速反映机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D部长: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因为非典从中国过来,已经产生了小规模的传播,这种情况下很难抑制,但我们很快把它抑制了。
网友:D部长,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危机?我们今天探讨的所有危机,这个问题太大了。
D部 长:突发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已知的,一种是未知的。非典属于未知传染病,突发事件不一定成为公共事件,如果卫生防疫体制有效,就会及早发现这 种病,及早隔离,而不会成为公共事件。由于卫生防疫体制本身出现问题,一直到出现小规模流行的时候,才引起了我们的警觉,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就变成了公共事 件。但是在变成突发公共事件之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回应,就抑制住了,后降低了公共事件的危害,但实际代价并不小,很多医护人员也都感染了非典,相当 多的非典患者还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网友“雪夜的情怀”:我国是否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D部长:7月26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人大开会的时候,各个代表提出应当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这个意见已被国务院认真执行,7月26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这个预案是由25件专项应急预案和80件部门应急预案组成,有相当省部级机构已编制了自己的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应当说已初步建立。
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思路大体是一个体系吗?
D部长:非典以后,相当多的境内外学者向国务院建议要成立国务院或者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被国务院内部讨论否定了。原因是,既是突发事件,有很多原因我们是不知道的。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救,交通部门怎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 堵,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握对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 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 后还要有重建工作,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主持人: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您认为,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吗?D部 长:当前我国是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我主要是指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入世后,相应的社会和 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比如社会系统,养老系统不到两亿人,参加医疗保险城里人还不到一半,就更不用说农村了。有些情况下,城市化进程很快, 包括一些大的建设、道路、水库、征地等等。由于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害,因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我认为是高发期,并 不是说现在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自然灾害有它一定的规律。
主持人: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也不是集中在某一个阶段里。
D部长:比如海啸,已经有很多年在中小学地理书中它都不是重点内容,但东南亚的海啸,因为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即将发生的海啸,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大家又认为应该纳入教材了。但是我认为这是偶然事件。
网友“有遥远的地方吗”:灾害频发从哪几个方面考验民政、财政和卫生等方面的救灾应急反应?
D部 长: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定的富余财力,包括各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这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现。我们不能一遇到自 然灾害就到国际上呼吁救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所以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我们过去政府体制机构建设中就已经注意到,我国有 粮食储备局、银行储备,财政也留有余地,包括我们为民政部准备的救济款。如果没有,就进入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如果不够,中国老百姓储蓄的积极性特别高,已 经相当于我国一年的GDP, 中国未雨绸缪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不存在没有储备的问题。另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唐山地震救灾的经验,武警部队和野战军如何协同。这回的公共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分了四个级别,在不同的级别上,不同的政治机构或者特殊部门、特殊力量会介入进去,这是由中央统一指挥的。网友“ZZ40”:应急并不等于浪费,我们在总结非典成功经验时,决不能忽略它的巨大浪费。这次矿难事件中也充分说明这一点,浪费是何等的惊人,又是何等的冠冕堂皇。
D部 长:“浪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不应该花的钱花了,是浪费。有一些情况,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时候,有一些防御性成本产生的措施。前两天台 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陆的时候,我就被困在杭州了。这时中央防灾救灾委员会下令,飞机停飞,要求几十万人撤离,这要产生代价。事后可能风暴没有想像的那 么大,我们不能认为这种代价就是浪费。因为老天爷的事谁都说不准,在浙江的时候风力是12级,这样的风速肯定要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人员要很快撤离。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台风上岸以后风速减缓得很快,这我们无法预料。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认为撤离就是浪费。当然,如果把建设防灾救灾的款、国家物资用来大吃大喝,把钱装在腰包里这便是浪费。
网友“一言等于九鼎”:举几个例子表明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教训。
责任编辑(offcn)